臧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交一个朋友”。现在的孩子们一定认识有一个“宝葫芦”的王葆;喜欢跳来跳去,调皮的马小跳……这些同龄人的故事或许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或许让他们捧腹大笑,或许让他们伤心难过……贴近生活的小说让孩子他们喜闻乐见,可是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那些经典不能被永远束之高阁呀?我想老师的自我阅读是开启经典阅读的不二法宝,一次偶然的机缘让我怀揣着不安的心情,开启了《小兵张嘎》的阅读之旅。
这本书讲述的是战争时期,一个名叫“张嘎”的孩子逐步成长为一名和合格小八路的故事。张嘎生活在白洋淀附近的一个叫“鬼不灵”的村子里,他失去了父母,与奶奶相依为命。由于白洋淀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天然的屏障,这里便成了八路军的“根据地”。小嘎子也在与八路军的相处中萌生了成为小八路的想法。而在一次“清剿”中奶奶不幸去世,带领他走上八路军道路的老钟叔也同时被捕,生死不明。嘎子成了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孩子。面对生活的突变,嘎子没有对生活的悲观,没有对战争的恐惧,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找到了八路军的队伍,经过一次又一次考验,成了为一名小侦查员,英勇参与战斗。
《小兵张嘎》一书中没有大量战争场面的描写,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嘎子”从拥有一把“木枪”到最后拥有“真枪实弹”的故事,暗含了一个小小少年逐步成长为战士的过程。
当我第一次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孩子的角度,走进这个故事,我发现故事的背景离我们的孩子确实遥远,因为勇敢、镇定的老钟叔;严而有爱的钱区队长;和蔼的罗金保……这一群前线的“战斗者”是孩子们都是不曾感受和经历的。那么走进孩子们心中的就只能是其中的“嘎子”——一个能与孩子生活相关联的人物形象。捧起书本孩子们可能觉得书中的少年离他们是那么近,因为他们一定会在其中看到聪明伶俐的张嘎和奶奶撒娇;和可爱的胖墩摔跤;和腼腆、勇敢的玉英为了家人跳水担柴,体贴父母……
阅读之初一颗心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儿童的阅读视角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亲近经典的可能。冯友兰在《我的读书经验》中谈到“怎样知道哪些书是值得精读的呢?对于这一个问题不必发愁。自古以来,已经有一位最公正的评选家,有许多推荐者向它推荐好书。这个选家就是时间,这些推荐者就是群众。历来的群众,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书,推荐给时间。时间照着他们的推荐,对于那些没有永久价值的书都刷下去了,把那些有永久价值的书流传下来。”
最近因为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让我频繁接触了许多儿童文学,我相信让我们带着儿童视角,走进经典,走进儿童,阅读一定可以找到持续的动力,孩子们一定能享受阅读,在阅读中成长。(五年级组 向晓燕)
小兵张嘎 电影剧照
小兵张嘎 连环画封面
《小兵张嘎》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