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在《与马子芊》一文中说:“根本盛而枝叶茂,理固宜然,然草木之花,千叶者无实,其花繁者,其实鲜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钢筋与水泥,考试与压力下成长的00后一代,如何去感受这份魅力,奠定扎实的根基呢?只有探寻文化的根源,让传统文化在内心扎根,才能枝叶茂,花果盛。
纵观假期推荐阅读书目中的小学低段读物系列,主要以贴近儿童生活情景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带领孩子走上系列阅读之旅。而整套推荐书目本身就充满了浓浓的中国味道,为低龄儿童亲近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一、中国风绘本,让儿童亲近传统文化
不论是《香香甜甜腊八粥》这套“中国红绘本系列”,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故事》这套关于“人物”的系列丛书,小学中低段的读物整体都是用具有中国风的绘本故事来呈现的,这会让孩子更加亲近阅读,亲近传统文化。
(一)绘本故事,降低阅读难度,激发阅读兴趣。
绘本又叫“图画书”。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学者松居直曾将之定义为一种特定的少儿读物形式。在这种读物中, 文和图之间有着独特的关系, 它以飞跃性的、丰富的表现方法, 表现只是文字或只是图画都难以表达的内容, 即文字和图画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同一个主题。
低龄段的儿童,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图文并茂的故事,不仅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减少了独立阅读的障碍,更是让书本传递的丰富内涵更轻松地被孩子们所接受。松居直也曾指出,“图画书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而存在的,如果让孩子感到读书会让自己痛苦,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对书的世界敬而远之,转而投入电视的世界中”。
(二)中国风传递“中国味”
再看这些书的画面呈现,都体现了浓浓的中国味。从内容是上看,他们或是反映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事件、存在的风物;或是本身含有独一无二的“中国式”审美取向,这些绘本,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物和生活环境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不同生活背景的读者,能快速进入故事中的语境。
从形式上看,这些绘本,画面色彩浓烈。有的插画作者深入研究了我国的民间手工艺品、版画、壁画等传统艺术形式,吸取其精华,大量运用在各种细微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小宝的泼水节》为例。内容选取黄土高坡和云南两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点为故事发生的背景,通过色彩体现了我国南北既然不同的生活画面。
二、汉字的故事,激发师生学习汉字文化的兴趣
读完《仓颉造字》,让每一个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汉字的起源,和每一个汉字所包含的意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指出仓颉错误的一段。 “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远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来请教你了。”
故事中的这一段,在我的脑海中很快就建立了音、形、义的链接。这也传递给读者汉字是有故事的。作文一名语文老师,是否可以遵循儿童具象思维的特点,利用汉字的故事以及象形字,会意字本身的内涵,更好地进行汉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把汉字学得更扎实。
在依据《说文解字》所编的《画说汉字》一书中说“出”字给出出了这样的解释“从字形上看很像一只脚从洞口里伸出来”,“重”字是一个会意字,看上去像一个人背着重重的东西。
两个字的解释与故事中的虽然不同,但是都是在传递汉字故事这个理念,写汉字,更要做一个了解汉字故事的中国人。
三、思想家的故事,让师生追寻圣贤精神
因为汉字的产生,人们找到了记录的方式,口口相传的经典也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从早期的创始神话,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思想争论,到辉煌的唐诗、宋词,再到元曲、明清小说……梳理传统文化中文学的部分,我们看到的是历史的变迁,是文化的传承。
一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故事,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对介绍了这些思想家的生平、主要观点和能带给人深思的故事,看到了这些在战乱下对于生命和学问有深刻追求的人们关于生命充满哲学意味的思考,以及大胆探索创新、孜孜以求的精神。
读《老子的故事》,认识了李耳,感受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辩证法,感受了“柔弱胜过强硬”的道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却也是世界上能消磨万物的东西。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柔软的人,用一颗至善之心面对生活,或许能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读《庄子的故事》,看庄子与惠子的对话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看庄子与魏王对于穿着的讨论,都看到了庄子对于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有自己的见解,看到了庄子的洒脱,也似乎更加理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种无拘无束地想象力的来源,就像庄子,没有世俗的牵绊,坚持内心,逍遥、自在。
读《吴孙子的故事》看到了孙武治军的才能和霸气。也感受到了诸葛亮对孙武的评价“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
不论是“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儒”家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还是“法”家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这些思想家的故事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长度,走向了深度。
四、中国节的故事,让儿童感受文化魅力
近些年来,花卖的最好的是2月14,大街上最喜庆,最热闹的就是圣诞节。西方文化正在一步步走进我们的生活。“腊八节”“冬至节”“春节”“元宵节”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节日留给孩子的就是一些关于“吃”的印象,那么这些节日有着怎样的文化渊源呢?对于现在的孩子和大人来讲都是比较匮乏的。
这个假期,跟随这一套关于节日的绘本,让我们重温了一个个节日的文化内涵,了解到了吃以外根植于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人情温暖。从《甜甜的腊八粥》里,嫣儿一家准备食材、熬粥、送粥、喝粥、给出门在外的亲人留粥,把腊八粥涂在树上,等一系列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人情的温度。从《纪念碑下的小花》里,太爷爷给小女孩讲述的那些故事以及细心种下的小花,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从《奶奶的丝线爷爷的船》里,看到了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之外的很多习俗,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从《小宝的泼水节》里,一个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孩子对于泼水节的感受,看到了民族的大融合……一个个故事,带领我们在一个个节日里穿梭,让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从略知一二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
一个有一个系列的故事,带领我们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旅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方块字,思想家,节日习俗,更是在这条长河中找到了扎根在这个民族,在这片华夏土地上的文化之根,一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充满了人情温度的民族。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益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交了无数个朋友,也在自己的阅读世界种下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随着我们的阅读旅程的开启,这颗种子也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因为“根本盛而枝叶茂,理固宜然,然草木之花,千叶者无实,其花繁者,其实鲜矣。”
(四年级组 向晓燕)
香香甜甜腊八粥
香香甜甜腊八粥
仓颉造字
小宝的泼水节
古代思想家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