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学长来啦》上线了!
“穿越成长,破茧成蝶”
第二期:美国范德堡大学学长孙思睿
“如果你给自己设定一个关键词,它会是什么?”
“我不觉得有一个确切的词可以定义我。”
这就是早申下车范德堡大学历史专业的孙思睿给出的答案,也许这也是他收获早申喜讯的一个理由。
在这个“人设”层出不穷的时代,让我们走进这个“反潮流”的孙思睿。

从初三开始入读二十一世纪学校的孙思睿是本届的优秀毕业生代表。前采时,和孙思睿聊到的第一个问题是ED轮选择范德堡大学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他的回答全面且多元,他提到,首先范德堡大学的地理位置在南边,校园环境非常优美;其次,学校的整体氛围很好,授课模式偏向于小班教学,能满足他更看重的交互式课堂氛围。同时,学校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学术水平和排名综合考量都不错,也贴近自己的水平。通过这个渗透着诸多元素的回答,不难看出孙思睿是个逻辑思维缜密细致的人,同时颇具个人规划与决断力。
而提到为什么选择历史专业?孙思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则更加执着坚定。孙思睿从小就是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人,涉猎广泛,对于历史类相关的书籍尤其中意,包括人物故事、世界格局等等。亚里士多德有言:“我们是我们反复做的事情”,而孙思睿的经历也正如这句话所示:不经意的铺垫与积累,终在某个时刻汇聚成了启蒙与决定性的火花。
对此,我们还采访了孙思睿的申请老师唐雪蓉。唐老师谈到:“孙思睿是个对专业有极致热爱的学生,受到家乡西安的影响,对历史相关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小到古钱币,大到建筑。而对于历史的热爱也会延展到其他相关学科比如人类学、人文地理甚至艺术史。因此,在申请当中他个性化的材料十分突出,让他的形象展示更加多元,文书、推荐信、竞赛、活动经历的融合性,这也是打动招生官非常重要的一环。”
为何将“竞赛之路”作为一个主题着重描绘呢?因为孙思睿是目前采访的学生中少见的将竞赛同等比重填充进学术生活与个人生活之中的申请者,从高中阶段第一次与同伴打竞赛开始,相比单纯功利性的用竞赛成绩充实学术实力,孙思睿就更将其视作一种爱好与成长的方式。从他最擅长的历史学科竞赛到语言类、地理类等等,他的竞赛涉足广度和他的阅读一样,然而,竞赛的艰辛可不似阅读般丝滑顺利。
不难看出,孙思睿是个性格内敛的人。但当分享起和高中的队友一起组队打比赛的经历时,孙思睿还是侃侃而谈的:“因为是抢答类比赛,无论是对于英语的听说水平,还是快速应变能力的要求都非常高,尤其是历史事件名称与地名会出现因为紧张而将正确答案说错的情况。因此在赛场上,如何让自己快速冷静恢复状态得分,包括给队友捏捏肩给予他们鼓励,都是有了这段经历才会有的经验与成长。”
“走到国际舞台,第一次见识到来自其他国家最优秀的同龄人的思维水平,很明显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此在比赛结束后,孙思睿也会继续保持中英文历史书籍阅读的习惯,翻阅百科全书,做好积累与备赛。平日在学校,孙思睿会与队友一起,进行一人提问其他人抢答的日常训练;而独处时,孙思睿也不会放松,独自利用语音软件,在网站上进行抢答题练习。

·孙思睿生活照
无论是亚洲赛的泰国、全球赛的意大利罗马,还是跟随学校队伍在美国亚特兰大与美国最顶尖高中同台竞技。每一次走出去参加比赛,对于孙思睿来说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他说:“竞赛的意义不只是竞赛本身,而是拥有对多元文化感知的机会,遇见欣赏你的人和指出你不足的人,这些都是更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对于未来要走出国门的人。”
因此,在高中的最后阶段,孙思睿也举办了自己的MLC课程,即指导学弟学妹打竞赛,授予他们参赛经验,鼓励他们也能像曾经的自己一样,从竞赛找到方向、找到passion。
随着聊天内容越来越多,我看到了孙思睿具有反差感的另一面——爱好多元、充满对世界探索的热忱。从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学习山水画、国画、书法的孙思睿,从前还打算走艺术家的道路,但他自己坦言并不是个勤于练习的人。然而,任何努力都不会是徒劳无功的。从小养成的艺术功底,让他多了一个看世界的途径。他也更加认定了艺术与历史是可以合二为一的,只有学的更多、看的更多才能充盈自己。
美术老师付海燕说:“孙思睿是我非常欣赏的学生,在于他个人品质和专业的功底。他对艺术充满热情,尤其对艺术史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独到的见解。他不仅广泛阅读了中外艺术史经典著作,还能将不同时期的艺术流派、风格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娓娓道来,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功底。美术课上的作品笔法细腻,构图巧妙,既传承了传统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每一次作业都能游刃有余,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和潜力。”



·孙思睿部分书画作品
为了让自己的世界眼光更加充盈,高二暑假,孙思睿来到了耶鲁大学的夏校。在这里,他学到了人类学与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他与两个同伴一起来到纽黑文历史博物馆、在火车站做田野调查,通过城市道路的规划与火车线路研究政府运作。这段美国游学经历,让孙思睿更加感知到体验文化多样性与学会用放射性眼光看待世界的重要性。
外面的世界给了他一双更高瞻远瞩的眼睛,但真正谈到未来的规划,孙思睿则说:“我希望能成为一个创作者,在更多元化的社区,做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人。”
“人生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它去过别人的生活,不要被教条所困,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这是孙思睿身上最鲜明的特质体现,也是给予我们最好的范例。最后,祝独一无二的人都能永远成功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