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读《目标》有感——基于约束理论的改进小组合作思考

2019-04-12

6592

             《目标》写的是一位受过专业技术及管理训练的厂长罗哥,因其工厂经营不善,面临三个月关闭厂房的困境,在企业导师钟纳的指导方法下抽丝剥茧,以系统思维引导他找出答案,使其从谷底一步步爬出来,并使工厂提高了生产效率,压缩了生产时间,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变了整个工厂局面,使工厂转危为安,最终创造效益的故事。
               约束理论是以色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高德拉特博士在他开创的优化生产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约束理论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其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指导企业如何集中利用有限的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地方,以求达到最大的效益。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找出妨碍实现系统目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行消除的系统改善方法。
在高年级的项目式学习中,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遇到了瓶颈困境:学生分工明确但缺少讨论与交流。在以往的课程中学生们非常娴熟于每个人各自的任务,有的孩子负责查找信息,有的孩子专业于制作PPT,有的孩子擅长于汇报,一旦任务布置他们能非常快的展开分工。这是非常优化的解决问题的常态,如果需解决的问题在他们个人的认知范围内,将一往无前的迅速解决;可如果问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或者问题无法直接从资料中获取,学生将一筹莫展,等待汇报的同学将无所事事。对于这样解决问题的约束困境,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小组合作改进什么?改成什么样子?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
               一、小组合作改进什么?我认为应该改进流程为:分工—合作—分工。
               二、改成什么样子?以往获取问题直接进入分工状态,对于问题缺少思维的碰撞,那么既然缺少就加入“探讨”环节。
               三、怎样使改进得以实现?问题探究应在广泛阅读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思考,所以第一步安排学生们进行个人资料的搜集,每个人对问题进行资料的查阅,并将有用的信息传递到本组的群中进行共享。接下来,任何问题的结论不可能直接从资料中获取,不然将是无效的探究,直接进入发表观点的阶段: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资料进行分析,“我认为这段资料表达……和问题的关系在于……我联想到了……”在个人分析、同伴辅助的基础上共同厘清思路,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下来,并得出最终结论。最后将快速进入收尾阶段,分工开展汇报资料的制作和演讲的准备。
               在初次尝试后,每个小组的反馈差异较大,部分小组缺乏“探讨”阶段的合作,在后期的课程中将尝试分阶段开展小组学习,带领学生适应“分工—合作—分工”的学习流程,并在每个阶段完成后开展评价。
               以上为基于阅读的课堂思考,若不成熟还望海涵。(六年级组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