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是郭声健老师于2005年出版的一本专著。是在《艺术教育论》 一书的基础更上深入剖析了艺术教育的本质,价值以及未来走向的问题。本书也可以看做是表述作者美育观点的代表作之一。
此次阅读学习《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的主要基调是: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营造的艺术意境——带着感激的心去欣赏美。此篇阅读心得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对作者郭声健及作品《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的介绍;二是对书中所涉及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三是对本书的评价。在学习中还有许多缺点和未能囊括到的知识点及内容,希望老师给予提出和补充。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是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与价值所在”,我先对这句话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后面还会再详细的说明,这本书所讨论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这里的审美教育的主要通过艺术,感觉以及感官教育来实现。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郭声健,男,1963年出生于湖南安化。现为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1997年6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博士学位,也是我国第一位专攻学校音乐教育、艺术教育理论的教育学博士。郭声健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以及学校美育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前言假如借给海伦光明,第一章,我的名字叫审美,第二章,审美的人是怎样炼成的,第三章,将审美进行到底,从这些名称上也可以看得出作者比较注重的是进行一种艺术化的表述,与此相同的,本书的论述语言也是较为感性的。
二、文章读解与分析
1.艺术欣赏
在海伦凯勒的《假如借给我三天光明》中,如果她可以看见,他希望能去艺术博物馆,听音乐会,看戏剧,海伦认为艺术是一种人类精神上的美妙韵律,表达出对艺术的一种依恋与渴望,同时,其中的这一段话,对从事艺术教育的人应该能有所启迪。
“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
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
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
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
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
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由此,作者认为,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会难以发现和享受艺术之美,现实之美,原因是我们的的艺术教育不重视对感官的训练,比方很多人说“我不懂,我欣赏不了”或者说“这哪儿好了”,都是因为不能意识到自己所看的色彩,动作,所听的音响的“美”,没有音律的耳朵,没有绘画的眼睛,用海伦的话来说就是“不感激”。
这里提到视觉,听觉感官对于欣赏艺术的重要性,但其实海伦是看不见也听不见的,她依靠手指触摸,文字阅读来体味艺术,那么是艺术的什么吸引了海伦,让她在看不见听不见的情况下仍然如此热爱艺术?我觉得可以说是一种“艺术感觉”,她肯定通过触摸,阅读在脑海中构建了一个艺术想象,但是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艺术本身能深入心灵,能让人有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体验与满足。
这也是艺术的重要作用与价值,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艺术活动,从艺术的起源于发生来看,不管是巫术说,游戏说,表现说,或是劳动说,都表现出人类是离不开艺术的,艺术有种深入人的心灵,精神,灵魂的价值。
艺术就这样由感官感觉层面进入人的情感心理层面。
由此,来看艺术教育,作者把艺术教育称为“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并引用了董学文教授的这句话“艺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训练和培养达到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2.我的名字叫审美——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
以绘画为例,在看绘画作品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这幅画教育了我什么,我们会自己先做出一个喜好上的直觉式的判断,从普遍的角度来说,这个判定标准就是“美”。也就是作者提出的艺术最本质的价值是审美。
怎样才算是美?在书中,作者引用了斯托洛维奇的观点即“艺术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就是它固有的美。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艺术反映现实美(自然事物,社会事物)第二艺术创造艺术美(“丑”——美)第三,艺术是审美对象(培养观看者的审美情操)
通过看齐白石老先生的蔬果作品,可以进一步理解作品的美。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尤其是其蔬果作品,既体现了事物的自然美,又经过艺术加工处理为画面,体现艺术美,同时表现出作者,观者的审美情操。
在蔬果中,齐白石最爱画各种蔬菜,如白菜、萝卜、丝瓜、竹笋、菌子、辣椒、南瓜、芋头等。这些都是他从小就吃过、种过的东西,牵系着他的儿时记忆与乡思。选择这些最具人民性的蔬果作为寄情之物,而历史上从未有任何画家具有齐白石这种罕见的表现现实世界的热情。“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的常用标题,并以自己画面洋溢的“蔬笋气”为荣。
透过画面,可以感受得到白石老人最留恋的日子,是远游后的九年“清贫”生活。以吟诗、作画、刻章回忆那段有田地房屋、子孙满堂、自给自足享受自由劳作的欢愉;赞美的是清贫而安详的农家生活。老人以自身的丰富阅历劝导后辈做人处事要朴厚的价值取向。在艺术上,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这都是艺术作品中审美品格的集中表现。
由此,通过教育学生去观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置于一种审美活动当中,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把握到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特定的社会内容,所以会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诸种心理能力,并使他们处于一种及其自由与和谐的状态。
艺术欣赏即是种审美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作者据此提出,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塑造美的灵魂。
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在语文,物理这些学科中也包含有审美教育的因素,但是艺术教育可以说是审美教育实施的一个主要的途径。
书中也对审美教育做了概念上的界定,审美教育即,教育内容是审美媒介(以艺术为主),教育实施采用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教育目的是提高审美修养,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看出,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内容和途径,应该遵循艺术的审美化,艺术化的特点。在这里,主要涉及到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
(1)教育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基本艺术审美修养
(2)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者以审美的态度施教,采用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化教学方法。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合起来进行立体式的教学,在愉悦中掌握艺术知识技能
(4)在内容上既要重视艺术表现,又要重视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知识技能。
总之,审美教育是以艺术为教育内容,采用艺术化的教育方式。
艺术的演进经过了合——分——合的过程,在艺术教学中也要运用艺术融合的原则:运用各种教育与艺术形式所能提供的手段和方法,在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其他课程,提高艺术教学效益,拓宽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对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所论述的审美取向的艺术教育,既有形而上理论的论证说明,也有具体的教学观点阐释。还涉及到艺术教师自身应该如何做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我通过阅读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和提高。作为讨论艺术教育的理论书籍,对本课程和我的专业来说都很有价值。(三年级组 郭玲敏)
《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封面
作者 郭声健
齐白石蔬果作品
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艺术化欣赏白菜的肌理
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