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说: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即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坦诚的方式教授给任何孩子,那么它应该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即一门课程应该围绕社会认为值得人们持久关注的重大问题、原则和价值标准进行建构。在建构的过程中,我们其实就是在确定这门课学生应该有哪些理解。而理解,是需要架构的。
理解事在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所向往教学的概括。它概述了我么想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可迁移的概念,从组成内容的各种实例中得出结论。书中列举了界定理解的五项显著特点。一是理解是一种从专家经验中得出的重要推理,表现为具体的概括;二是理解指的是可迁移行,大概念具有超越特定主题的持久价值;三是理解包含了抽象的、违反直觉的、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四是获得理解的最好的方式是揭示式学习及应用;五是理解总结了技能领域的重要策略原则。
学习是复杂的,学生需要认识和探究的知识和经验也是复杂的,因此,理解也会有综合性理解和主题性理解。在设计学习目标时,应该明确地之处综合性和主题性两种理解。理解不仅对于事实性知识是重要的,对于技能也同样重要。一项技能能否被流畅地、有效地、自动化地运用取决于学生对于这项技是否有了真正的理解。因此,对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探究式地,而不是填鸭式的。学生需要理解技能的基本概念,这种技能为什么重要,它有助于实现什么,沈阳的策略和技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们。只有经过了这样的学习和探究过程,一项技能才能真正成为学习者能力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或者说如何表述理解呢?书中提到了一项工具很有实用性,那就是“问题过滤器”。它可以帮助我们将最初的提议架构为一种成熟的概括。通过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得出基本问题和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并非白纸,在我们确定目标,设计学习内容和形式,希望学生达到理解时,学生是具备已有的理解和思维方式的。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去发现并甄别学生已有的哪些理解和思维方式是有益的,哪些是无益甚至是阻碍新理解的,并且设计任务来消除无益的理解和思维方式。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只有一种理解,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搜索“官方”宣布的“最终事实”,然后让学生知道并记住它们,而是帮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是一个无止境追求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有这种心理准备,并且鼓励学生探究与发现,而后进行分享。因为最好的理解是需要经受考验的,理解需要被分享和争论,以达到理解的深化与更新。在进行理解的表述时,要以命题的形式呈现,如“学生将理解……”,在表述时必须以清晰、明确的方式进行表述,就像具体而深刻的概括一样。( 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