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种文字之一,汉字是唯一流传并使用至今的文字,另外三种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象形文字)和玛雅文字,皆由于各种原因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只留给今人无尽的研究和猜测。汉字强大生命力的背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不断延续的支撑,而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也为文明的延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中国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每一大类又可细分,了解区别有助于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广内涵。张敏老师的书法课《汉字的演变》就是将这五种书体在一节课中介绍给孩子们,感受汉字的流变和汉字中的历史文明,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课。
从整体上看,它注重学习的灵活性和趣味性,避免了学科知识专业化。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设计创作“字义”和“形意”的文字。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紧扣“有趣”,突出趣味性、应用性,将汉字的笔画结构与自然物象特征相结合。
本课通过校园里的常见书体导入,使学生感受汉字文化就在身边以及书法的魅力并导入课题汉字的演变。再通过“三十六个字”动画片画面,欣赏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汉字,让学生对汉字的演变有一定的了解,并让学生按照不同时期排列。并进行延伸和现场的听课老师互动,每位老师在进教室时都收到一个写有不同书法家名字的书签,选中“康里巎巎”的老师来辨认不同的字,让孩子们非常有兴致,老师们也参与进了课堂,活跃了气氛
在基于标准的学习下,教师会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准确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包括用篆书和楷书书写“牛”字,既有象形文字的历史意义,又有当下楷书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教师首先出示范例,再进行示范。书写过程中也是习惯良好,颇有架势。书写完成后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也非常的专业和有内容。
下面是本课比较突出的几点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动力之一,张老师以新颖的短片来导入新课,使本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在结合象形文字的动画,让学生找出象形字,使学生初步了解象形文字,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文字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自己当一回古人,根据图片联想文字“牛”,使学生体验文字的有趣、好玩。
二、从身边的字开始到身边的字结束。将书法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书法独特的价值。而这一环节解决了本课的学习核心素养目标。
三、作品构思,尝试练习。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书法素养与习惯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得到发展。经过前面的练习学生对字的创造有了基本的体验,知道如何联想到实物来创造文字了,让学生在纸上进行书写,在点评时总结出了,要有“变形”“组合”“重复”三种表现手法。
四、广颉信息,拓宽联想。本课设置的多个环节解决了学生如何有趣完整的学习书法,从概念上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从而创作出有文化和历史的作品。通过老师作品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五、多维评价。前几个环节,学生已经欣赏到了大量的有趣的汉字,并且掌握了创作方法,早就迫不及待了,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来用象形篆书和楷书来创作一幅作品,让学生体验组合的乐趣。同时尊重了学生自主性与个性化的发展。
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显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在通过教师的引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汉字的造型美感,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总之,曹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很多书法教学新的方式,也给我更多启示和自我反醒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小学部 郭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