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分享学习目标”?
通常我们都认为学习目标的呈现仅仅是在黑板上写出目标或在课前对目标做一个简
单的介绍。然而,当我们用到“分享”这个词的时候, 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策略或者时手段理解每天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并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或是参与度, 这,就是在“分享学习目标”。
分享目标意味着学生会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但是分享学习目标仅仅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其目的则是希望学生可以形成自律的能力以及拥有自我评价的技能。
我们坚决反对那些采用课堂活动数量来对积极参与程度作出判断的行为。学生应当积极思考方法而非单纯机械地参与课堂活动,并以此来确定积极参与的程度。我们在课堂上实际要求学生展开的学习方式应当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寻找学习论据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所讲述的内容的设定都会使学生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试图明白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因为过程耗尽心力,因此,许多学生甚至会质疑教学所涉及内容的意义在哪里。因此,学习目标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请大家看看这两个例子,请问您认为哪一个学习目标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 今天我们学习课本第95页10个单词。我们要完成95页的第一题至第三题。最后我们要观看一个动画片。
2: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运动的词汇,并可以通过学习句子结构表达自己对运动的观点。最后我们将观看小猪佩奇的故事来学习重在参与的重要性。
在第一个例子中的目标只是解释了教学的安排,学生无法获得所学内容的线索,更不用说提起孩子的兴趣了,而第二个例子会让学生更加明确学 生的目标。
二、理解性表现
“理解性表现”是一项精心设计的并在课堂中形成学习周期的学习体验,也就是学习任务
其目的是:
◇使学习目标具体化;
◇促进掌握基本内容
◇培养学生的具体推理能力;
◇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证据;
◇使学生为明天即将面临的更大挑战做好准备
通过展现“理解性表现”,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我这样做,那么我就会知道我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同样重要的是,教师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我的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就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们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性表现,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出什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学习,以及将如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一完美配合也意味着今天课上的挑战水平为学生在明天的课上面临更大挑战做好了准备,在以后的目标引导下,学生将在理解上更有不同的表现。
同时我们应该增加挑战难度,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
课程不应当要求学生做太多重复性的内容, 而是不断为学生设定可逐步达成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目标门槛太低,学生会觉得自己不用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那么这节课对于学生而言就浪费掉了。那么如何布置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呢?目标需要具有可探究性,思辨性,引发冲突,结果不可预见,或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因此,学习目标+理解性表现就等于行动。
三、口头分享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
口头分享学习目标和成功标准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该在课堂上做什么。
要想有效,我们使用的语言必须是描述性的、具体的、适合发展的及对学生友好
的。你必须从一个还没有掌握学习目标的学生角度来加以阐述。两种策略可以促
进有效的口头分享:“四步式”框架和“我能行”框架。
最后让我来通过一个案例表达一下对本次学习的理解,这是super minds三年级课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对事物进行测量并表达出来。
第一课时我们学习数学中学过的长宽高,以及单位的表达。并能够对自己的文具进行简单的测量,理解毫米和厘米来测量小物体。
第二课时先复习所学,然后学习的难度加大,学习毫米,厘米,分米以及米之间的换算。
第三课时学生能够根据第一二课时,通过小组活动测量学生的身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解用米或更大的单位测量大物体。
以此看来,每节课的“理解性”表现都把弓和箭放在了学生的手中,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孩子充分的机会和时间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就能达到最终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感谢聆听!(叶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