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有这样一个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却甘愿以农民自居;他受过高等教育,却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郭沫若称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东南联合大学校长美国人布莱恩•库朋也评价他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这个人,就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杰出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
这次搬家,在整理过去的存书时,在一堆束之高阁的图书中,发现了这本《陶行知名篇精选》,细细回忆,买来已有三年了,却一直没有认真阅读。随手翻开浏览,书中主要收录了陶先生一生在各种杂志上和公共场合的演讲,陶行知教育思想也在这些文稿中尽然展现给后人。让我不觉十分惊喜,如获至宝一般。
于是,收拾妥帖,一杯清茗,一盏台灯,开启了我和这位民国时期教育大师的对话。
关于教学方法的理念,陶先生在开篇就提出“教学合一”的思想。陶先生认为有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这些不正是我们一直以来对老师的教学的要求,要求老师不断学习的原因吗?
在《学生的精神》这一章节里,陶先生提出两点:第一,学生求学应该具有科学精神,不能研究什么学科,一定要想明白想透彻,多发些疑问,不能武断盲从。第二,学生要具有应付环境必须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两点是他对当时的学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同时第二点更加适用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国要崛起,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坚定坚强坚挺,成为真正的国民,国家才有希望。一字一句无不体现出一位教育家的家国情怀,令人赞叹!
同时,陶行知先生对自己当时创办学校的课程设置也有论述。他认为学校应该考学生五样东西,即农事或木工操作、智慧测试、常识测试、国文一篇、三分钟演讲。看到这里,结合我们当下的中国教育,应试教育仍然只是盯着分数,训练学生不停刷题,其实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达到。而我们的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目前在做的教育改革和尝试——全课程、UDP课程,都实实在在指向了这些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完整的人”,学生和生活不可偏废,语言和智慧需要兼顾。
陶先生的演讲风格也是十分幽默的,在《师范生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一文中,他引用了“孙悟空”拜菩提祖师学艺的例子教育要想成为老师的人,认为孙悟空求学时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求学,明白自己需要学哪些本领,所以他可以学到七十二变。要想成为老师的人,也要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有哪些本领,才能在以后更好地教学生。
这样的教育思想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在那个时代指引了一代教育工作者,而在当下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和大师对话,让我受益一生!(五年级组 杨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