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沥沥细雨的周末,我们有幸来到了俞正强老师的课堂,课题是“认识负数”。
课堂以轻松自然、幽默风趣的师生交流开始,很快,初次见面的老师和学生就达成了默契。整个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落实负数的读、写、与表示;二、负数的大小;三、负数的必要性,每一个环节设计得有张有弛。上课过程中,让我们惊讶的是,孩子们的数学水平很高,负数的读写,负数大小及加减法都早已学会,那么问题来了,这节课要怎么上才能给学生带来“新”的东西?俞老师随机应变,改变了他原本的教学设计,将课堂的重点转换,放在了标准“0”上,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依数学本质为基础,数感为标准的深度课堂,也扎扎实实地为我们这些新老师上了一节课:数感及数感的培养。
数感是什么,数感如何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比较模糊的。在课堂结束后,俞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数感其实是多层次的,数感一是指数字(20以内数)、位值(百千数)、数级(较大数);数感二是指计数单位从“1”到“0.1”(分数);数感三指从精确的一个“点”到近似的一条“线”(数轴上的近似数);数感四是指从确定的数到可能的数(用字母表示可能的数);最后,数感五是指从数的“绝对性”到数的“相对性”(负数)。五大数感深度层层叠加,渐次突破。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向学生逐渐渗透数学思想,用一定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可感而不可说的“数学基因”,逐渐培养“丰满”的数感。
这是一节自然却十分有深度的数学课,让教师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老师走得远,才能带着孩子们走得远。(数学组 王海霞 开远慧)
负数的意义
回答教师的提问
课后与老师探讨
数感培养
课前与学生交流
数感培养
学生板书
学生尝试板书
学生回答问题
引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