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耳熟能详的话就告诉我们教育是慢的艺术。
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是教育局大力向教师推荐的好书,正好今年暑假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学领悟这本书的精髓,自觉获益匪浅。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先生有过详尽而精辟的论述:“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也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动能力(一种临场智慧)。”
虽然我只是一名教学资历尚浅的新老师,但我对这句话也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为清浅、华丽的赞美诗篇所陶醉,却忘了教育工作本身的艰巨性与长期性,这不是任何华美的诗句可以代替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全部的心力,却也未必能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教育是慢的艺术”,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教育的慢看似耗掉的时间更多,因为它不期待受教育的人立马改变,而是强调教育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强调的是“互相的寻找”与“共同的成长”,是一种积极的互动,是彼此的肯定与期待,是相互的欣赏与愉悦,是共同的提高与成长,也是看到开花却不一定看到结果的漫长等待。(其实有时也未必看到开花,可能是愤怒与痛心啊。)
朱熹的一句话:“做事情要宁浅勿深,宁小勿大,宁下勿上,宁近勿远”,强调“要从我们能够做到、能够改变、能够尝试的地方做起。” 吾辈当谨记。尤其是处在教育改革前沿的教师更应该时时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克制愤怒,从容面对,学会耐心与期待,或许这样的慢能使你琐碎的工作变得优雅起来,虽然明知这优雅有着理想化的色彩,但是教育者本身不就是一理想主义者吗?
从现在开始,提醒自己要学着克制自己,慢慢适应学生的身心变化,因为教育就是慢的艺术。(三年级组 赵梦祎)
《教育是慢的艺术》节选
报刊推荐《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慢的艺术》封面
“慢教育”系列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