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非常重视您的个人隐私,当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时,请同意使用的所有cookie。有关个人数据处理的更多信息可访问《隐私政策》

EN

不要用恐惧当做教育工具

2018-11-18

6282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的一所学校里,你会听到一个小男孩一边溜达一边自言自语:“Neill, Neill, Orange Peel!(尼尔!尼尔!橘子皮!)”,孩子把他们的老师尼尔戏称为“橘子皮”,然而尼尔完全不会生气,这位尼尔,就是著名的夏山学校创办者。

图片1 尼尔自传.jpg

图片1 尼尔自传

               他以《尼尔,尼尔,橘子皮》为自传的名字就是想要说明,我们没有必要在学生与教师之间挖出一条沟壑。仅仅是阅读完这本书的开篇部分,我就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出生在19世纪的他,竟然有着现代老师都会为之惊叹的教育观念。

图片2 尼尔本人.jpg

图片2 尼尔本人

               他认为一所学校能够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就可以由此消除对生活的恐惧。他坚信各个学校最必要的改革正是消除年轻人与长者之间的深沟——经久不变的家长式作风。这种独断专制的权威带给学生的是贯穿其一生的自卑。恐惧本应是任何一所学校中最为罕见的、最不受鼓励的情绪。

图片3 尼尔和女儿.jpg

图片3 尼尔和女儿

               而回到现实,有多少教师能够真正去做有血有肉的人呢?我们时常会听到甚至也会说一些这样的话:“你再这样我就扣你分了!你再不按老师说的做我就请家长了!你再不认真我就给你加作业了!”或许老师已习以为常,学生也已安之若素,甚至连家长也觉得这自然而然。我们却没有发现,我们正在使用“恐惧”作为管理学生的工具,而非真正去教育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不做不合适的事情完全是怕被扣分,而无法上升到学生本身的道德和意识层面,更无法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更有甚者,会背着家长和老师做一些不合适的事情,以避免我们带给他们恐惧,而愚蠢的我们,却还埋怨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沟通交流。试想一下,谁会主动去亲近自己恐惧的人呢!
               那我们该如何避免拿恐惧当做教育工具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孩子犯错根本就不是故意的,老师却将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于孩子。记得有一次在食堂吃饭,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不小心让圆圆的鸡蛋滚到桌子底下了,很是惊慌。就在这个时候,老师看见了,就很生气,说:“你怎么把鸡蛋扔到地上了!”孩子很是委屈,说:“我不是故意的,是不小心让鸡蛋滚到地上的”,老师紧接着说:“那你为什么让它滚到地上呢!”这样的对话,真的让我毛骨悚然,孩子犯的所谓的错误,根本就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小事,而老师却用自己的威严给孩子施加不必要的压力。相信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长到五六年级的孩子一定会反击老师:“我就扔了怎么着!”这是教育吗?这不是!
               其次,我们要多想办法,避免简单粗暴。记得有一次美术课后美术老师告诉我,有两个男生借出去上厕所的理由,溜达了半节课。我知道这个情况后,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带他们到了一个空的美术教室,聊他们为什么不喜欢美术课,后来他们告诉我,因为他们觉得美术并没有什么用。于是我就跟他们谈了审美的重要性,从穿衣打扮,到生活情趣,聊着聊着,他们渐渐了解了一个人不会审美将多么遗憾,从此以后,他们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美术课了。试想一下,如果我只是生气地说,你不上美术课我就扣你积分卡,他们非但不会主动去上课,或许还会滋生更多负面的情绪。
               最后,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面对很大的工作压力,多任务的切换让老师们分身乏术,因此老师们情绪很容易失控。而情绪具有强大的传染力,你会发现,当你轻轻松松笑脸盈盈,孩子们就会对你报以微笑,而黑着脸走进课堂的老师,恐怕就只能收获一颗颗颤抖恐惧的心了。当我们想要生气,一定要告诉自己,多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简单粗暴,避免用“恐惧”这种容易却代价颇高的手段来“教育”学生。
               我一定要做一名尊重孩子的老师,与孩子有着平等关系的老师。只有拿走恐惧,给孩子们自由,孩子们才能成为真诚善良客观热忱的人。如尼尔所说:“自由绝不是一场个人秀,自由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这个疯狂世界的伟大希望”,我们不能放弃这伟大的希望,我们要为此而不断奋斗努力,相信在这条路上,我们不孤单。(五年级组   欧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