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一年级的教室最近变成了小小的动物园。乌龟、金鱼、蜥蜴、仓鼠、螃蟹、小兔、寄居蟹……一下课,孩子们就围到窗台边,叽叽喳喳地聊起了各种小宠物。原来,低年级的主题式教学设计了“我的动物朋友”主题,老师邀请孩子们把自己的小宠物带到校园来。观察它们的外形、生活习性、饲养方法,并在与小朋友分享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水生、陆生、飞禽,食草、食肉、杂食,喜阴、喜阳……通过近距离观察、触摸,孩子们对神奇的大自然有了真切的认识,也在懵懂中培养了对小动物的爱护,有了一份小小的责任感。在国家教材基础上,老师设计的学科融合课程,符合了低年级孩子对世界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詹老师:一群“小不点”挤在一起抢豆豆?不,二年级的数学开始涉及乘除法了。老师们别出心裁,找来大小不等的各种豆豆。孩子们凭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获得老师奖励的豆豆。攒够一定数量,可以兑换老师准备的点钞券。在年级内的“跳蚤市场”上,孩子们拿着点钞券可以买到真实的小商品。在平时的课堂上,他们也可以拿着自己的豆豆来感受乘除法的意义。
贾老师:初二最近开展了一项有趣的英语活动:“我梦想的大学”。同学们查阅资料,选取自己喜欢的学校,准备PPT,在班内用英语演讲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梦校。经过班级初选出来的佼佼者,老师会帮助其精心打磨,最终在年级大会上分享。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未来的方向,锻炼了自己的英语演讲能力。汤鸿业同学小学时就喜欢表演戏剧,他感觉这门艺术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次活动中,他不仅确定了梦想的大学——伦敦艺术大学,还确定了表演和艺术两个专业。“我在演讲时‘释放’了自己的梦想,在准备的过程中动力满满,体验到了充实的快乐!”
在小班化背景下,老师们根据学科特色,总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教学方法。书本里的知识跳出了课本,变得无限丰盈与鲜活。来自学习的“幸福感”,让孩子对课堂充满期待。
乐老师:每个月,学生都能在报告厅欣赏一场老师精心挑选的大电影。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课程之一。老师精彩的课前导入、沉浸式观影模式、观影后的现场互动,以及结合美术学科的课后任务,让这堂电影课成为孩子们营养丰富的精神大餐。这不,在看完《闪闪的红星》之后,王勒千和孟翦晞同学凭借传神的画作获得了老师5分的积分卡。他们开心极啦!
在12年一贯制校园,百部经典影片陪伴学生成长。在电影里,孩子们穿越时空,了解几百年、几千年以前的文明;他们来去自由,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脑洞大开,让想象向着无边的领域飞驰。
马老师:同学们推荐的书,学校买来啦!教室的图书角再次焕然一新。子同兴奋地把《十万个为什么》夹在嘎吱窝说:“老师我选好这本书了,我装书包了啊!”(其实书是放在教室供大家随时阅读的,但孩子的这一动作让老师忍俊不禁。)代代陷入了甜蜜的纠结:“今天是我最喜欢的陶艺兴趣班,可是我又想在教室看书,咋办啊?我如果能住在教室就好啦!” 彤彤到处找《绿野仙踪》没找到,还害怕自己推荐的书学校没买,最后在角落找到了,激动地尖叫了起来……
学校开展的阅读工程通过实际行动为孩子们读书创造了有利条件。成长的路上书香为伴,美不胜收。
王老师:皮皮早就开始期待三年级的这次积分卡兑换活动了,因为他有一个心仪的礼物要兑换——百变魔方。上次兑换时,这小玩意儿太火爆,他没抢上。这段时间,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运动热情高涨,还主动帮老师干各种力所能及的活,挣了一百多分积分卡,各方面行为习惯也更好了。你们快看!这群“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挣来的奖品格外喜欢!
过程性评价,在小学、初中、高中通过不同的形式贯彻了很多年,通过积极的正向激励,帮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王老师:何挚文这次终于登上了“灯箱”,而且还出现在了大操场的电子屏上。他经过层层严苛的笔试、面试、投票筛选,终于评上了“金牌书童”,成为了同学们身边的榜样。一到夜晚,漂亮的灯箱就亮了。在课外活动时,也能看到自己帅气的身影出现在巨型电子屏上。每当这时,他就掩饰不住脸上的喜悦和害羞,恋恋不舍地走过。杨老师:倪国卿的小伙伴看到他出现在了操场电子屏上,激动地拉着他过来看。他是班级的体育委员,从小喜欢运动,经常在课活时间组织男生打篮球,也会鼓励女生去跑步。运动强健了他的体魄,还磨炼了他坚强的毅力。第一次登上大屏幕的这位“体育之星”高兴极了。
身边的榜样总能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学校在各种屏幕、橱窗展示优秀学子的风采。这里有小小“书童”,有“十佳少年”,还有责任之星、进步之星、礼仪之星、志愿之星、友善之星、坚毅之星、自律之星、创意之星、诚信之星……多元化维度,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只要努力,就能发光。
郭老师:铁道博物馆、国子监、地坛、义利面包厂、奥森公园、孔庙……小学的“京内一日游”又开展了一轮。研学课程在我校已开展了多年。小学各年级结合学习主题,精心选择和策划研学路线,每月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前往北京的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等景点,6年下来不重复地走遍北京。简直不要太嗨皮!这不,五年级的同学们在义利面包厂参观生产过程,还自己动手DIY美食、品尝劳动成果,收获满满。
研学课程覆盖小初高三个学部。初中的同学们奔赴祖国大好河山,溯源华夏文明。高中同学深入美国课堂,入住寄宿家庭了解当地文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庞老师:初中楼前有块“秘密花园”,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这里上“劳技课”。松土、播种、施肥、锄草、搭架、浇水,每一个步骤都让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西红柿、土豆、辣椒、茄子、黄瓜、生菜、香菜……小小的一块田,五彩斑斓,各种蔬菜蓬勃生长。收获的季节,孩子们摘下自己的劳动果实,带回家用厨艺课上学的技能炒一盘香喷喷的菜肴。在这块田里的每一刻,都那么幸福。
在大城市里生活,孩子们很难有机会亲近土地,体验农耕的辛劳、智慧,和丰收的喜悦。学校开设的劳技课,让大家真正做了一把“农民”。他们累并快乐着,就连脸上的汗珠也在微笑。
林同学:高中“行者如曦社”的小伙伴们,收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巴村小朋友的信。他们希望北京的这群大哥哥大姐姐再去找他们玩,还画了充满童真的画。这一刻,社团成员心里填满了沉甸甸的爱。原来,这个社团怀着公益之心,推广老巴村的茶文化,筹集善款、物资捐赠给当地的孩子们,暑期前往当地开展支教活动。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孩子们开阔视野,提供个性化的心灵陪伴。高中的这群大哥哥大姐姐体验了更高层次的幸福,他们的社会价值通过努力得以实现。